從正餐到網購熱門零食,從高檔餐廳到夜市路邊攤,美食處處好滋味,也處處暗藏反式脂肪危機。歷經幾次食安風波,是消費者拿回飲食主導權,讓人工反式脂肪「三振出局」的時候了。

但想遠離人工反式脂肪,消費者的態度其實是很大的關鍵。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林士祥歸納,只要使用到部分氫化油,或是以高溫油炸烘焙烹調,就有可能產生反式脂肪。西點類、烘焙類、油炸類食物,難逃含有反式脂肪的嫌疑。外食族若不多加注意,反式脂肪積少成多,健康恐怕亮紅燈。

林士祥比較東西方飲食習慣,東方傳統以煎煮、快炒、清蒸等方式烹調食物,油脂處於高溫的時間短,產生反式脂肪的機會較小。不過民眾飲食習慣長期西化,烘焙、油炸食物的選擇變多,早已成為日常飲食的一部分,吃到反式脂肪的機會也增加。

以三餐為例,早餐以蛋糕、麵包為主的人,就有可能吃到反式脂肪,午晚餐吃漢堡、薯條等速食,反式脂肪含量更是以倍數增加。至於自助餐常見的炸雞排、炸排骨,反式脂肪含量也不能避免,只剩下炒菜類比較沒有反式脂肪的問題。

美國「快餐代價」(Fast Food Menu Price)組織一篇報導指出,吃下麥當勞的大麥克漢堡一小時內,身體會產生包括血糖飆高、高血壓、飢餓等變化。身體要花三天才能完全消化大麥克,至於大麥克內含有的1.5克反式脂肪,則要花上51天才能消化。這些數據雖然被美國麥當勞斥為無稽,也或許可以提供消費者思考的空間。

台灣衛福部食藥署正訂定「食用氫化油衛生標準草案」,禁用部分氫化油,給予食品業者三年緩衝期調整配方,尋找替代油脂。被問到不用部分氫化油,是否影響產品口感?烘焙油脂供應大廠南僑集團食品安全辦公室協理朱瑞姿說,旗下烘焙業客戶換掉部分氫化油多年,消費大眾並未察覺味道有改變,顯見更換用油,不致於影響產品口感和品質。

一項「保健食品消費行為調查」發現,37%的人經常吃保健食品,最愛吃的是維他命,平均每五人就有三人服用。

台灣「健康遠見」雜誌曾針對1000多位25歲以上民眾進行電話訪問,發現民眾最常吃的保健食品前五名為維他命、鈣片、葉黃素或玉米黃素、魚油、酵素或益生菌,主要是為了補充營養、消除疲勞及強化骨骼、保護眼睛、促進腸道健康等。

台灣營養基金會副執行長周怡姿說,其實包括乳酸飲料、優酪乳、乳酸菌、健康茶飲,及傳統食物的燕麥、高鈣奶粉,這些都屬於保健食品,所以民眾常食用保健品的比率應更高;但其實天然食物才是最好的維生素來源。

林口長庚腎臟科主任顏宗海透露,自己從不吃維他命及人工保健品,保健品除了營養素,還有色素、賦形劑等人工添加物,長期累積恐對人體有害。不過,若本身有特殊需求的人例外,像是洗腎患者需補充維他命B群、孕婦可補充葉酸、停經婦女可補充鈣片等;但食用前一定要先諮詢醫師。

 


相關閱讀:

靈魂之窗評價價位分析比較光明分子眼鏡驗光OWNDAYS評價及寶島眼鏡
靈魂之窗眼鏡公司及光明分子OWNDAYS及寶島那家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靈魂之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