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脂漏性皮膚炎和一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像當類似,兩者的號發部位及號發時期經常重疊,所以有些家長一看到寶寶皮膚出現紅疹,就會誤以為寶寶罹患了異位性皮膚炎,深怕孩子會變成過敏兒,不過倆著最大的差別是在於之漏性皮膚炎不會像異位性皮膚炎一樣騷癢無比,如果寶寶沒有因此感到不適症狀,而且症狀輕微,通常6個月大之後會自行慢慢好轉

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的差別 

之漏性皮膚炎通常發生在寶寶出生後的幾週至3個月大時,異位性皮膚炎則是容易出現在寶寶2~6個月間,雖然有些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有六成是在一歲以前發作,但還是有三成寶寶是餘2~5歲間才出現症狀,通常異位性皮膚炎必須等寶寶較大時才發會作,但仍有部分時間點與脂漏性皮膚炎重疊,加上患部類似,所以當寶寶月齡還小時,連醫師有時候都很難立刻分辨出到底何者所造成,若要分辨脂漏性皮膚炎和異位性皮膚炎,就是觀察寶寶是否因搔癢感而出現不適症狀,如果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除了紅疹之外,通常紅疹處也會奇癢無比,但脂漏性皮膚炎卻不太會讓寶寶感到搔癢,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在6個月到1歲間,就可自行康復(有些人則需等到2歲左右症狀才會好轉),反觀異位性皮膚炎,症狀會維持好幾年,大概只有四到六成的寶寶能夠在5歲前康復,其餘則是要等到邁向青春期前才會逐漸好轉,甚至症狀有可能持續到成人期

一旦罹患之漏性皮膚炎,寶寶的頭皮通常會佈滿黃棕色皮屑,有些孩子的痂皮累積的非常厚,就像戴了一頂帽子,臉部和身體會有紅疹和脫屑,不過,股溝只會出現紅疹沒有脫屑,由異位性皮膚炎所引起的紅疹,並不會發生在腋下及尿布的部位,如果發現寶寶的這兩處部位有紅疹症狀,就有很高機率罹患脂漏性皮膚炎

如何治療

若寶寶的症狀較輕微,其實可以不用使用藥物治療,父母在為寶寶洗頭時,選擇成分溫和的洗髮用品,若頭部已經長出一層厚厚的痂皮,只要在寶寶洗完藥後,塗上一層薄博的乳液保養即可,爾後痂皮會自行掉落,盡量別去摳刮痂皮,有些較敏感的寶寶會感到疼痛,日後洗頭時,總會哇哇大哭,更別聽信偏方,使用麻油,因為寶寶的皮膚很薄,容易因刺激造成過敏,或導致皮膚癌發癢而抓破皮,若再加上油封住毛細孔,容易造成毛囊阻塞,反而會引發細菌感染,嚴重則會導致蜂窩性組織炎

若症狀較嚴重,家長扔然須請小兒科醫生開立處方,才可控制病情,醫師通常會給予外用弱效類固醇藥膏,大概使用數天至一週不等,或使用抗黴菌藥膏,也可獲得不錯的效果,不過,很多父母一聽到要使用類固醇藥膏,都會退避三舍,其實只要謹遵醫囑使用藥物,就可以避免副作用的發生,且症狀嚴重時,若不依靠藥物適時緩解,寶寶反而容易因為不適而動手去抓患部,造成細菌感染,或是黴菌感染,造成惡性循環,如此一來又須使用抗生素或抗黴菌藥膏來治療

日常保養

對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來說,會因為皮膚發炎、脫屑等因素,導致肌膚功能較弱,而更容易受到外來刺激影響。對寶寶來說,最佳的洗澡溫度為攝氏36度到38度之間(夏天可控制在攝氏36度,冬天則為攝氏38度),切記不可過度清潔,避免為肌膚帶來更大負擔;洗澡後一定要幫寶寶擦乾身體,尤其是股溝及腋下等較為潮濕的部位,否則若在有傷口的狀況下,又未保持乾燥,更容易造成續發性的細菌及黴菌感染,使病情更加惡化嚴重。

脂漏性皮膚炎的寶寶,家長可選擇讓較透氣的棉質衣物,避免其他特殊材質的衣服布料摩擦到患部,為寶寶帶來更不舒服的感覺。一旦配合良好的日常保健,待寶寶6個月大後,幾乎都能得到不錯的療癒washing-hair.jpg

arrow
arrow

    靈魂之窗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