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肥仔肥女日多,雖然有助促進瘦身行業,但帶給社會醫療和個人身心健康的遺害更大。根據官方調查顯示,小學生普遍不太喜歡健康食物,可見要培養新一代健康飲食習慣仍然任重道遠。
過分肥胖的害處,衆人皆知,不少女孩子到了中學為求窈窕而辛苦節食至營養不良。痴肥者較易患上糖尿、心臟和血管毛病,連染上新型流感後致命的可能性也較大,遭醫學界列入高危類別。在推廣校園健康計劃方面,港當局的做法和效果值得關注。
香港小學學童的肥胖比率已由一九九七至一九九八年的百分之十六點四,即大約六個中有一個,上升至二○○七至二○○八年度的百分之二十一點三,即每五人便有一人肥胖。為了推廣健康飲食文化,香港三年前開展「健康飲食在校園」計劃,向學校發出指引,推介營養豐富的有「營」餐單。可惜,最新調查顯示,多達八成六小學於調查期間,最少一次供應港衛生署強烈不鼓勵供應的食品,如炸豬扒、炸魚柳、鹹蛋和高糖分甜品;六成六學校提供的午膳樣本的五穀、蔬菜和肉類比例不符合要求。小學生最喜歡的食物,仍然是漢堡包加炸薯條、乾炒牛河、雪糕和熱狗。港當局評估學生選擇食物的「態度指數」,以六為最佳,平均只得二點六,更有接近兩成學生的指數是零。港衛生署否認計劃失敗,會進一步與教育局於本學年起,向小學推出為期三年的「至營學校認證計劃」,為提供健康午膳和小食的小學作認證,鼓勵學校提供健康膳食,鼓勵學校培養學生良好飲食習慣,至今有四十多所小學參加,預期效果值得期待。現時香港一些學校已經提高了向學生提供健康飲食的意識,部分學校要求膳食供應商必須提供健康菜式予學生選擇。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下更多工夫提高學生的意識,例如結合常識課程到現實中學校供應的小食和膳食,讓學生就地直接比較,也可以按照官方衛生機構對食物健康和推薦程度的分類,以「星級」制把每款小食分級,張貼在小食部和自動售賣機旁,供學生參考。讓學生明白甚麼食物較健康,並不太難。要改變學生口味,喜歡健康食物,挑戰就較大,當中牽涉到社會風氣,特別是家長口味。小學生口味除了受家長影響,朋輩和潮流也擔任吃重角色。在塑造潮流方面,有鋪天蓋地的汽水、零食、快餐店和調味料廣告,有限的水果廣告和健康飲食宣傳片就相形見絀。
英國在引導潮流方面進取得多。潮人廚神傑米奧利弗(Jamie Oliver)親自進駐一家賣慣垃圾食品的學校,上演一連四集與食堂工人和學生鬥法的電視真人騷,一度掀起學生醞釀罷吃、飯堂醞釀罷工的風波。廚神引進英軍膳食部來示範如何大量煮食仍可多快好省,雖然結局並非十全十美,但整個「口味革命」過程娛樂和教育性兼備,也掀起全國對改善校園膳食的訴求。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