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憂鬱症
部分媽媽在生產後,會有一些情緒低落或心情不穩定現象,出現不同程度精神障礙,主要表現突然哭泣及焦慮,無法控制自已情緒而感到疲乏,常被家屬或周遭親友忽視,以致無法給予及時適當幫忙,而造成個人或家庭的困擾,甚至傷受等情況。
產後憂鬱症原因有三方面,一是與體內激素帆突然下降有關,包括雌性素、黃體素、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生理因素有關,二是孕期壓力和高度焦慮引發的產後精神異常的心理因素,三是缺乏安全感或對分娩後的生活不滿意等社會因素。
如果產婦患了產後憂鬱症,對寶寶的撫育及教養會有嚴動的影嚮,自身易出現精神與身體疾病,若不治療,嚴重會情況會出現自殘,甚至影響到寶寶安全。
*產後情緒障礙的分類(產後憂鬱症是產後情緒障礙的一種)
名稱 |
盛行率(%) |
常見的發生時間 |
病程長短 |
症狀 |
處理方式 |
產後情緒低落(postpartum blues) |
約有三到八成左右 |
通常出現於產後 3-4 天內 |
情緒低落現象,通常幾天便會消失 |
焦慮、心情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容易流淚、失眠、頭痛、做惡夢等 |
1.屬暫時性症狀;通常不需治療即會自行緩解,但家人需多給予心理支持。 |
產後憂鬱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
約一成 |
通常出現於產後6週內 |
症狀會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
憂鬱、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疲憊、失眠;常有罪惡感或無價值感;飲食障礙、容易流淚、無法專心、對週遭生活及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或常 覺得無法應付生活;覺得自己無法照顧好嬰兒等情形;嚴重者甚至有自殺的想法。 |
需要接受醫療協助及照護 |
產後精神病(postpartum psychosis |
每千例的生產個案,約有一到兩位 |
通常出現於產後2週內 |
症狀持續數週至數個月 |
情緒激動不穩定、哭泣、失眠、個性行為改變;出現妄想或幻覺現象,如:媽媽可能誤認嬰兒已死亡或被掉包;症狀嚴重者,可能會有傷害自己或家人的妄想等 |
需要接受醫療照護,及住院觀察治 療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孕婦健康手冊
*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可能有產後憂鬱?
1. 過去一個月,是否常被情緒低落、憂鬱或感覺未來沒有希望所困擾?
2. 過去一個月,是否常對事物失去興趣或做事沒有愉悅感?
如果上述兩個問題的確發生在您的身上時,建議您告訴您的配偶或尋求親友協助,或透過心理衛生機構協談及轉介。同時也可以將您目前的狀況告知您的婦產科醫師,家庭醫學科醫師或兒科醫師,或精神科身心科醫師,以適時提供診斷、會談及必要的藥物協助。如果常常會出現想要傷害自己的念頭時,應立即尋求醫療協助,以避免傷害的發生。
衛生福利部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 救救我):提供24小時無無免費心理諮詢服務。
治療及預防:
1.儘早發現個案,並協助適當處理:
(1)清楚認識憂鬱症的表現
(2)尋求適當資源(社會網絡支持)
(3)協助處理問題(解除壓力)
(4)給予適當關懷(情緒舒解)
(5)儘早轉介精神科專業治療
2.治療:憂鬱症不只是單純的心理問題,通常是由於外在壓力、性格及體質三方面交互造成,但不管原因如何,憂鬱症終究是一種大腦內分泌物不平蘅的表現,因此治療上應以藥物治療為主,再輔以心理治療及動用社會支持網絡,協助排除外在壓力事件,通常有70-85%的憂鬱症病患,可獲得明顯改善。
(1)藥物治療方面:早期的抗憂鬱劑雖然效果不錯,但副作用較多,病患較不易接受。最近精神醫藥的發達,新一代的抗憂鬱劑,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樂復得(Zolof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及歐蕾思(Aurorix)等,副作用極少,且長期使用,對身體(肝腎功能)也很少會造成損害。有人甚至把這一類藥物,稱為心理整型劑,意即此類藥物不僅能治療憂鬱症,且治療後,甚至可能改變某些不適應和缺乏彈性的性格。
(2)心理社會治療:協助重新思考並分析問題,提供情緒舒解管道及方法,並進一步改善適應不良的性格,治療模式包括個別心理治療、團體心理治療及家族治療等。
3.預防復發:抗憂鬱劑治療,通常需二至三星期,才能發揮效果,且需足夠劑量。憂鬱症若未經適當治療,常導致慢性化且容易復發,因此適當的預防有其必要。通常第一次發病時,持續藥物治療時間,約需半年至一年;若多次發作或病症嚴重,則需更長時問的預防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