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將加工肉品如香腸、火腿等列為第一級致癌物,牛、豬、羊等紅肉列為二A級致癌物。醫師指出,加工肉品和紅肉均為日常飲食常見,請民眾不要太過恐慌,飲食均衡就好。
衛福部食藥署食品組長潘志寬昨天表示,目前不可能限制民眾使用加工肉品、紅肉等,也未見其他國家改變管理辦法,主要透過飲食教育,提醒民眾留意。國健署長邱淑媞指出,根據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研究證實,食用較多加工肉品和紅肉,增加大腸癌風險,建議民眾多選用魚與瘦雞肉等白肉。
人生於世,上天已經給予每個人擁有排毒解毒功能,可惜大多數人都不暸解自身排毒功能,希望這個網站能提供您另一類強身健體美容養顏減肥瘦身的好方法!
- Oct 28 Wed 2015 23:22
日常飲食 加工肉少碰、紅肉聰明吃
- Oct 28 Wed 2015 23:14
加工紅肉可能致癌
世界衛生組織今天發布報告指出,包括培根、香腸、火腿等加工過的紅肉,確實可能導致癌症。若每天食用50公克加工紅肉,將增加18%罹患直腸癌的風險。
雖然世衛組織認為紅肉可能也有增加罹患癌症風險,但世衛組織表示,證據仍相當有限,也並未完全否定紅肉的營養價值。
- Oct 07 Wed 2015 00:37
女性不願做乳癌篩檢,最大原因是怕痛
台中市一名26歲的女子從青春期開始就發現自己乳頭凹陷,最近結交男友始終沒有勇氣親密接觸,直到向醫師求助進行手術矯正後才擺脫心結。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整形外科主任許永昌說,這名女子從青春期開始就發現自己乳頭凹陷,最近與結交的男朋友感情升溫,卻始終沒有勇氣與男友親密接觸,多年來一直羞於啟齒,決定向醫師求助。
- Oct 04 Sun 2015 23:46
吃冰會經痛?恐是子宮病變
不少女性在月事來期間拒絕吃冰,預防冰冷飲食凍壞子宮;但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部主任劉偉民表示,「全世界大概只有台灣人有這種怪想法」,人體並不是一根腸子通到底,食物進入胃部後,溫度早已接近體溫,如果發生經痛,不該怪罪食物,而應警覺可能是疾病上身。
「吃冰會經痛,完全沒有研究證實。」劉偉民說,門診常遇到許多年輕女性告訴他,月經來潮前吃冰,經期常會肚子痛到在地上打滾,檢查才知道根本不是吃冰惹禍,而是子宮出現病變。
- Oct 04 Sun 2015 21:38
慢性鼻竇炎 是致命殺手
小小鼻竇炎也可能致命,一名婦人在海外旅遊途中,突然頭痛、失去意識,緊急返台就醫,檢查發現是鼻竇膿瘍穿過顱底骨侵入大腦,左側大腦約三分之一泡在爛膿裡。
「鼻竇炎絕非小病」,林口長庚醫院耳鼻喉部主治醫師傅嘉祥表示,長庚今年7月連續收治兩例鼻竇炎險些致死個案,病患免疫力正常,推測是病情拖延過久,才導致鼻竇炎併發腦內膿瘍,患者務必積極接受治療。
- Sep 30 Wed 2015 00:15
天然食物 最佳維生素來源
從正餐到網購熱門零食,從高檔餐廳到夜市路邊攤,美食處處好滋味,也處處暗藏反式脂肪危機。歷經幾次食安風波,是消費者拿回飲食主導權,讓人工反式脂肪「三振出局」的時候了。
但想遠離人工反式脂肪,消費者的態度其實是很大的關鍵。台北醫學院保健營養學系副教授林士祥歸納,只要使用到部分氫化油,或是以高溫油炸烘焙烹調,就有可能產生反式脂肪。西點類、烘焙類、油炸類食物,難逃含有反式脂肪的嫌疑。外食族若不多加注意,反式脂肪積少成多,健康恐怕亮紅燈。
- Sep 29 Tue 2015 00:49
健康蔬果汁DIY 拒絕胖中秋
中秋節將至,親友團聚免不了吃月餅、烤肉歡度,學者表示,一個廣式月餅熱量高達500大卡,相當於兩碗飯熱量,60公克蛋黃酥約250大卡(約一碗飯),建議切塊分食,避免吃進過多熱量及油脂;此外,應搭配多蔬果,一顆600-700公克文旦熱量約220大卡,又富含纖維質,或可搭配番茄、青椒等食用。
中秋節怎樣吃較健康,台灣國際生命科學會交流溝通組召集人、中山醫學大學前校長王進崑表示,月餅熱量會依照內餡、加工方式而不同,但普遍油脂高、熱量高,如果又吃烤肉,熱量很容易破表。
- Sep 19 Sat 2015 09:59
肉吃多了飽和脂肪酸會塞血管喔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指出,不少人一天吃肉的分量超過所需量的三倍至七倍,嚴重危害身體健康,而畜禽過度大量密集飼養,也造成環境和動保的災難。市售炸雞排一塊重330公克,吃一塊就超出一天合理所需量(60克)四倍多。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主任陳玉敏表示,依照每日飲食指南,每人每天依照活動量,應攝取豆魚肉蛋類三至八份,其中肉類僅需要0.75至兩份(雞肉每份30克、其他肉類每份35克)。
- Sep 13 Sun 2015 09:23
人瑞值得借鏡的15個飲食習慣
作家布特納(Dan Buettner)十多年來與專家合作,在全世界五個百歲人瑞最多的「藍區」(Blue Zones)進行研究。分析過去一個世紀於藍區進行的150多項調查後,布特納歸納出這些人瑞值得借鏡的15個飲食習慣。
食物的95%應來自植物:在日本沖繩島、義大利薩丁尼亞島、希臘伊卡里亞島、哥斯大黎加尼科雅半島和加州洛馬林達這五個「藍區」,蔬果、全穀物和豆子是全年主食。最棒的長壽食物是多葉子的蔬菜。
- Sep 11 Fri 2015 10:46
日日低頭族 7歲童胸椎變形
一名七歲男童放暑假每天滑手機超過三小時,低頭、拱背坐著不動,造成胸椎往後拱起、導致駝背,目前接受復健治療,恐影響日後發育。醫師警告,父母工作忙,不要給孩子手機當玩具玩,不僅影響視力,也會影響身體發育。
長期且過度使用手機等3C產品,除導致眼睛傷害外,臨床陸續收治不少因低頭或長時間姿勢不良不停上網、傳短訊,導致頸部、手部痠痛。振興醫院復健醫學部醫師黃永錚最近收一名七歲男童,因父母工作忙碌、給他手機玩耍,長期低頭、坐姿不良,胸椎開始駝起,家長察覺不對勁趕緊送醫。..
- Sep 11 Fri 2015 10:43
「血液淨化」改善自體免疫疾病
32歲的A女士在三年前因重症肌無力症導致全身無力、眼皮下垂、呼吸困難,於是辭掉工作專心養病,經過長時間的藥物治療及休養後,症狀大幅改善,沒想到重回職場後又發病。
A女士來醫院求診時說,自己個性急,凡事求好心切,重新回到職場備感壓力,與同事之間因意見不合產生一些不愉快,晚上也容易失眠,加上前陣子感冒,身體顯得虛弱,藥物改善感冒症狀後,全身仍無力,甚至爬樓梯都氣喘吁吁。
- Aug 19 Wed 2015 11:17
男性不孕比率增加 或因地球暖化惹禍
不孕症是全球正面對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在1999年認定健康精蟲量需為每毫升中有兩萬隻精蟲,但2010年卻降低標準為每毫升只需有1萬5000隻,造成精蟲降低的因素,可歸因於地球暖化或工作壓力所造成。
台北榮民總醫院婦女醫學部不孕症科主任李新揚表示,不孕症是指一年內在沒有避孕的情況下,仍無法自然懷孕的夫妻。傳統觀念認為,不孕是女方的問題,其實是錯誤的迷思,男女都有可能發生不孕症,比例各占30%,而這幾年男性不孕問題已有增加的趨勢。
- Jul 30 Thu 2015 13:08
「滑手機」每天2小時 微波傷眼 使用手機遠離頭部 通話時間也別超過20分鐘
台日醫、學界研究發現,手機微波會散發熱能,「滑手機」一天累積超過兩小時,就會有短暫視力模糊、眼睛灼熱等症狀;連續講電話20分鐘,耳溫相當於「站在微波爐旁10分鐘」,使用者要多加留意。
台灣的國軍高雄總醫院教學研究中心主任洪啟庭、中山醫學大學視光系教授黃宣瑜和日本東京醫科大學眼科博士竹內礼研究團隊,監測600名平均年齡30歲、使用智慧型手機3年以上民眾的視力。
- Jul 23 Thu 2015 13:15
預防E肝 避免生食
不少人暑假外遊,吃喝玩樂,但要慎防禍從口入,影響肝臟健康。與A型肝炎一樣,E型肝炎也是經進食受污染或未經煮熟食物感染,死亡率略高於A肝。醫生提醒,E肝病毒可存在於多種動物體內,不宜進食生或未經煮熟食物,特別是內臟如豬腸等。
提起病毒性肝炎,民眾多想到A肝及B肝。香港中文大學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名譽臨床副教授周泰年表示,A肝和E肝感染途徑相似,均與飲食衛生不潔有關,兩者均不會變成慢性肝炎,故民眾經常將兩者混淆,輕視E肝嚴重性。
- Jul 16 Thu 2015 17:22
天熱易生菌 亂吃不忌口 當心腹瀉
炎炎夏日,來一支清涼的冰棒,頓時暑氣全消。怕熱的小陳日前和同事聚餐後,立刻吃了一大堆冰棒,沒想到夜裡突然肚子不舒服,整晚腹痛如絞、拚命跑廁所,隔天拉到整個虛脫,只好請假在家休息。醫師告訴他,應該是食物不清潔引起,要他多休息幾天,而且要忌口,暫時只能吃白稀飯、白饅頭,過幾天腸胃好了再正常飲食。
醫師表示,食物若保存不好容易變質,民眾吃下肚就可能拉肚子,但腹瀉不一定是吃壞肚子,有些可能隱藏其他疾病,民眾身體不適要就醫治療。
- Jul 13 Mon 2015 14:27
選對時機配料 吃冰也能不傷身
其實吃冰並非十惡不赦,也不需絕對忌口,只要選對時機、種類,吃對方法,吃冰也能不傷身。
天下每日報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朝宗指出,吃冰並非一點好處都沒有,在某些情況下,吃冰能補充熱量及水分,碰上咽喉炎、口腔黏膜破損疼痛、吞嚥困難時,少量吃一些冰淇淋、奶昔等冰涼食物可緩解口腔不適,補充身體能量。
- Jul 10 Fri 2015 12:39
紅眼症 當心一人發病全家中招
暑假期間,家長帶小朋友到泳池或遊樂場玩樂,須小心子女到處亂摸、沾染病菌後再「揉眼」,以免感染俗稱「紅眼症」的傳染性結膜炎。香港衛生防護中心的5月份監測數字顯示,私家醫生接獲的每千宗求診個案,有3.1宗為紅眼症,比率較上月升逾倍。醫生提醒,夏季是紅眼症爆發高峰期,此症傳染性極高,一人感染可令全家「中招」,若民眾忽然眼癢、眼紅並流出分泌物,應及早求醫。
眼科專科醫生葉佩佩表示,紅眼症是最常見的結膜炎,由細菌或過濾性病毒引致。細菌性紅眼症可由多種細菌引起,以嗜血桿菌和肺炎鏈球菌最常見;病毒性則通常與上呼吸道感染有關,以腺病毒及腸病毒居多。
- Jul 08 Wed 2015 16:04
頭部外傷引起尿崩症 夜夜尿急跑廁所
80歲的林姓老翁,今年1月因頭部受外傷後,排尿習慣日夜顛倒,引發尿崩症,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台灣屏東醫院泌尿科醫師李宗熹收治後發現老翁因外傷影響內分泌,以抗利尿激素治療,建議睡前少喝水,症狀獲得改善。
林姓老翁因頭部受傷住院,出院後如廁次數日夜顛倒,白天上2次廁所,夜尿次數高達7、8次,必須包尿布睡覺,白天精神很差,嚴重影響生活。經問診和排尿日記評估,他患有頭部外傷引起的尿崩症。
- Jul 07 Tue 2015 12:55
自體免疫患者 引發葡萄膜炎 視力模糊
有些自體免疫疾病的患者會引發葡萄膜炎,甚至飽受視力受損和失明的痛苦。一位40歲的女會計師,五年前因視力模糊就醫,檢查發現她罹患葡萄膜炎,發作時眼前一片黑,工作常被迫中斷,她害怕服用類固醇會出現月亮臉等副作用,後來經醫師建議使用長效緩釋植入劑,她不但重回正常生活,現在更能挑戰登玉山。
台灣林口長庚紀念醫院眼科教授賴旗俊表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主要是紅斑性狼瘡、僵直性脊椎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引發。較棘手的是,葡萄膜炎較難診斷,如果發現眼前如同有飛蚊,或眼睛發生紅、痛,視力模糊等問題,都應該立即找眼科醫師診斷、對症下藥;若延誤治療,很可能引起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併發症,甚至失明。
- Jul 07 Tue 2015 12:39
只喝咖啡不喝水 缺鈣引發腎結石
醫師表示,近來因盛夏天氣炎熱,很多人又忽略攝取水分及牛奶,引起腎結石發作;尤其有些人起初只感到腰痠背痛,以為只是坐太久或姿勢不良引起,其實腰痠痛有可能是腎結石初期徵兆,最好就醫檢查釐清。
一旦結石發作,輕則會腰痠背痛,重則劇痛而坐立難安。台北開業家醫科醫師陳柏臣曾收治一名30歲男性,常覺得腰痠背痛,起初以為是久坐、不運動引起,後來痛到無法站立,檢查發現是腎結石引發。
- Feb 28 Sat 2015 19:03
你有宿便嗎 簡單看一眼自我檢測
人的腸道有8-10公尺長,並且布滿褶皺,平均每隔3.5公分就有一個彎折,人們即使每天都排泄,也總會有一些食物殘渣滯留在腸道的褶皺內,經過細菌分解腐敗發酵又日積月累,這些殘渣會形成厚達5-7公釐,重達5-6公斤的黑色、惡臭、有毒的物質,並像生鏽一樣牢牢粘連在腸壁上,堅硬程度幾乎與輪胎相似,被稱為宿便。宿便會不斷產生各種毒素、毒氣,造成腸內環境惡化、腸胃功能紊亂,引發內分泌失調等種種問題,不健康的腸道幾乎可以說是萬病之源。
亞東醫院肝膽胃腸科主治醫師李宗熙在《大家健康》專訪時表示,若從腸道運動功能來看,腸道不可能完全乾淨,在「一天排便3次到3天排便一次間」的排便習慣,是可以接受的,並能維持腸道基本功能,但如果天天排便仍有殘便感,或長期一周內持續3天以上不排便,就需注意。
- Nov 04 Tue 2014 17:11
癌症的嚴重醫療過失 癌症病人到底是怎麼死的-每一個人都該知道,我們目前這場對癌症的戰爭,是一個騙人的事。
我們的官僚醫學在過去十幾年來創造了二項有目共睹的奇蹟。第一:我們的中央健保醫療費用由八四年的一千六佰多億元,進步到去年三千八佰多億元。(然而慢性病十大死因不斷的攀升)。第二:我們的癌症每年死亡人數也由當年的二萬多人上升至目前三萬八仟多人。也就是說醫療費用花的越多,癌症的死亡率就相對提高。每年浪費巨額的醫療經費去做一些毫無意義的治療。根據台大醫院腫瘤化療室所例化療所引起的副作用包括肝臟損害、肺臟損害、腎臟損害、休克、嘔吐、掉頭髮、心臟毒性、神經損害、血尿、血球下降等等。而且經過醫學證實,內臟損害就很難復原,因此有些病人在投藥數星期後就引起併發症死亡。
- Nov 04 Tue 2014 17:06
輸血所造成的醫療過失
所謂捐血一袋「救人一命」,這句話每一個人都可朗朗上口。的確在緊急情況下,血袋是可以救人,尤其是受意外傷害失血過多的人。但對於慢性病所造成造血功能不佳,輸血只能緩解病情,對病情的復原幫助不大。只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輸血不當可能造成的意外,卻變成了輸血一袋可能「要你一命」。如果沒有在醫療現場親眼目睹,一般人可能不會相信這個可怕的事實。
- Nov 04 Tue 2014 14:36
心臟病的醫療過失
在目前這種愚民教育體制之下,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心律不整或瓣膜脫垂只是一種營養缺乏症。可以利用特定維生素簡單的治好。簡單的說,只要每天適度的補充心臟工作所需要的營養素,讓心室得到足夠的能量,就可讓心律正常或瓣膜閉瑣不全復原。
由於現代人飲食上的偏食,造成必須胺基酸、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嚴重不足,容易引起心臟的營養和能量不足。
- Nov 04 Tue 2014 14:30
漸凍人、肌肉萎縮症的原因不明嗎?
這種病國人應該不陌生,平常我們也可以從媒體報導得知,以目前的醫療來說,罹患這種病之後必須在輪椅和床上過生活,可以說生不如死。我們的主流醫學告訴我們,這種病的原因不明,可能與家族遺傳基因有關,所以目前也沒有什麼方法可以治療。
一個科學工作者必須公平客觀,態度嚴僅,不可有門戶之見。所謂「醫者父母心」,對每一位病人都應視為至親。即使在自己所學的領域不能治好病人,也應捐棄成見以患者的健康為優先,接納其他醫學領域,以挽救病人寶貴的生命,這是醫學的最高動機和目的。而不是抱殘守缺,執迷不悟,任由病人自生自滅。
- Nov 04 Tue 2014 14:24
血友病的醫療過失
傳統醫學告訴我們,血友病的原因不明,可能跟基因缺陷有關,因此目前也沒有適當的藥物可以治療。目前大多投與凝血劑以預防出血。但效果不彰,因為這種療法等於沒有對病友作任何治療。所以不少病友最後還是死於出血症或併發症。
但醫學的事實真相真的是這樣嗎?還是傳統醫學隻手遮天,無視於科學研究所發現的事實。其實血友病是一種營養缺乏症,這種知識一般護理人員都知道,一般專科醫師當然也知道。根據科學研究發現,這種病並不難治,只要補充特定的營養素-維生素k就可治好。
- Nov 04 Tue 2014 14:14
糖尿病人截肢的醫療過失
正統醫學另外一種慘無人道的療法,就是把糖尿病人無法癒合傷口的腳截肢,讓病人出院後變成殘障,往後必須在輪椅上度過殘生,對病患和家屬造成精神上極大的打擊。每當筆者在街上得知因為糖尿病被截肢坐在輪椅上就心痛不已。
- Nov 04 Tue 2014 14:00
燒、燙傷治療的嚴重過失 病人的傷殘是誰造成的
一般人會認為,皮膚若受到燒、燙傷,即使送醫治療,往後皮膚也無法復原,必須利用植皮手術加以修補,但不論如何修補仍然會留下疤痕,對病患身心造成極大的傷害。這是社會大眾長期以來被正統醫學隻手遮天所誤導。 依據自然醫學經驗法則告訴我們,人體的皮膚即使受損,有自癒的功能,但必須處理得當,當經過正確的治療,完全看不出受傷的疤痕。不論是一級、二級或三級燒、燙傷其復原機率相同。例如,我們如不小心發生意外皮膚受傷破皮流血,即使不送醫治療,幾天之後皮膚也會自動癒合。例如秦偉在電視上公開的展示臉部曾經被火嚴重燒傷的相片,後來他用另類療法簡單的把臉部的傷口完全治好,而且完全看不出疤痕。而又為什麼一般人受到燒傷後到醫學中心治療後,臉部竟然留下令人傷痛的疤痕。另外位於日本奈良縣的山崎醫院,山崎敏子醫師所治療嚴重燙、燒傷病患一至二星期後,新的皮膚長出來而且完全不留疤痕。他的療法很簡單,治療的過程每天只利用遠紅外線照射傷口和塗上預防感染的青草膏就可讓傷口完全復原。也就是說在過去受到燒、燙傷的人皮膚所留下的疤痕,是現代醫學的醫療過失所造成。由於專業醫療不受任何機構的監督,使得目前的醫療體系走向僵化和官僚。這是必然的結局。
- Nov 04 Tue 2014 13:53
為了業績作不必要的手術-痛風要病人開刀,手關節疼痛要人開刀,心臟脫垂要人開刀,尿酸過高要人洗腎。更誇張的是就連肌肉萎縮症也建議開刀
衛生署長楊志良先生不久前痛批部份專科醫師禍國殃民,任意摘除婦女的子宮,讓不少婦女身心受創。其實這種商業醫療文化由來已久,他們的理由很簡單:「你又不再生小孩,留下這些器官沒有用。」結果很多無知的婦女子宮一一被摘除,就連卵巢也不見了。目前的浮濫開刀文化從地區醫院到國家級醫學中心作法差不多,只是為了提高自己的業績和收入。而其他各內外科也都有這種現象,導致中央健保局年年虧損。例如痛風要病人開刀,手關節疼痛要人開刀,心臟脫垂要人開刀,尿酸過高要人洗腎。更誇張的是就連肌肉萎縮症也建議開刀。
- Nov 04 Tue 2014 13:47
濫用抗生素-每年枉死三千人
一般人通常會認為,目前正統醫學的理論和實務是不容置疑,加上現代科技不斷的進步,所以醫學一定也會跟著進步,甚至有人把醫學當成萬能,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知識份子更是深信不疑。再配合行政官僚和媒體的宣傳,造就我們今日對醫學觀的混淆。但往往未蒙其利而先受其害,甚至付出了慘痛的代價而不知,舉例來說:
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顧問許清曉醫師會發表了一份調查報告指出:「因為抗生素的」濫用、錯用、導致國內每年至少有二~三千人死亡。他表示:這麼大規模的感染症處理過失,成為台灣十大死亡原因之一」。